作者:微信小助手
发布时间:2023-07-12T10:03:56
大家好,我是不才陈某~ 从软件开发早期(1960 年代)开始,应对大型软件系统中的复杂性一直是一项令人生畏的任务。多年来为了应对软件系统的复杂性,软件工程师和架构师们做了许多尝试:David Parnas 的模块化和封装 (1972), Edsger W. Dijkstra (1974)的关注点分离以及 SOA(1988) 他们都是使用分而治之这项成熟的传统技术来应对大型系统的复杂性。自 2010 年开始,这些技术被证实无法继续应对 Web 级应用或者现代大型企业级应用的复杂性。因此架构师和工程师们发展出了一种全新的现代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微服务架构。它虽然延续了分而治之的思想,但却是以全新的方式来实现的。 软件设计模式是解决软件设计中常见问题的通用、可复用的解决方案。设计模式让我们可以分享通用词汇并使用经实战检验的方案,以免重复造轮子。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会学到: 请注意,本清单中的大部分设计模式常出现在多种语境中,并且可以在非微服务架构中使用。而我将在微服务这个特定语境中介绍它们。 那到底什么是微服务架构?有很多种定义方法。我的定义是这这样的: 微服务架构指的是将大型复杂系统按功能或者业务需求垂直切分成更小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以独立部署的子进程存在,它们之间通过轻量级的、跨语言的同步(比如 REST,gRPC)或者异步(消息)网络调用进行通信。关注公号:码猿技术专栏,回复关键:1111 获取阿里内部Java性能调优手册 下面是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商业 Web 应用的组件视图: 微服务架构的重要特征: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 微服务架构的缺点: 何时使用微服务架构: 当一家公司将大型单体系统替换成一组微服务,首先要面临的最重要决策是关于数据库。单体架构会使用大型中央数据库。即使转移到微服务架构许多架构师仍倾向于保持数据库不变。虽然有一些短期收益,但它却是反模式的,特别是在大规模系统中,微服务将在数据库层严重耦合,整个迁移到微服务的目标都将面临失败(例如,团队授权、独立开发等问题)。关注公号:码猿技术专栏,回复关键:1111 获取阿里内部Java性能调优手册 更好的方法是为每个微服务提供自己的数据存储,这样服务之间在数据库层就不存在强耦合。这里我使用数据库这一术语来表示逻辑上的数据隔离,也就是说微服务可以共享物理数据库,但应该使用分开的数据结构、集合或者表,这还将有助于确保微服务是按照领域驱动设计的方法正确拆分的。 优点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的设计模式
1. 独享数据库(Database per Micro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