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几种典型架构介绍

作者:微信小助手

发布时间:2023-05-08T14:27:47


平常工作中都听说了DDD,也对DDD做定程度的了解,那么怎么将一个新项目从头开始按照DDD的过程进行划分与架构设计呢?
一、专业术语
各种服务
IAAS:基础设施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PAAS:平台服务,Platform-as-a-service
SAAS:软件服务,Software-as-a-service

二、架构演变

从图中已经可以很容易看出架构的演进过程,通过对三个层的举例来进行说明:
SAAS:比如我们最早的就是单体应用,多个业务之间可能都没有进行分层,之后我们业务多了,都各自混淆在一起,后来我们就通过MVC、SSM、分层等方式进行业务拆分,保证业务与业务之间解耦
PAAS:随者业务的增长,我们打算分离出一个子系统,但是成本太高,每次都需要从头搭建一个子系统,效率低下。这时我们就抽取除了一些通用技术,比如mesh、SOA、微服务等方式来隔离系统,且对通用技术复用来快速搭建一个系统
IAAS:比如订单服务并发量高,单台服务器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这时我们需要多台服务器,可能有windows的、linux、mac,想要快速部署就需要屏蔽OS,于是就有了VM、Docker、K8S等技术来屏蔽OS

三、限界上下文
限界上下文概念
BC与业务的关系
通过对业务的划分,比如订单系统,订单是一个子域;库存是一个子域;
其中商品再不同的子域中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比如在订单上下文中的商品表示商品的单价、折扣等等;而在库存的上下文中商品表示商品的库存量、成本、存放位置等。
BC与技术的关系
多个子域之间必须需要在应用层进行聚合,而聚合的过程中就引出了技术方案,比如订单到库存到支付,他们应该采用同步方式;这几个子域调用通知都应该是异步,那么可能就需要消息中间件或其它技术方案



限界上下文划分规则
一般来说,先考虑团队规模,来决定最终需要划分到多细粒度的BC,如果团队规模过小而BC过细,则对后期的运维、部署、上线都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在确定好粒度后,可以对语义相关性、功能相关性-业务方向、功能相关性-非业务方向进行划分
按照以上的规则划分之后就得到了多个BC啦
一个BC代表一个微服务吗?
概念:微服务一般是指将高度相关功能的一个开发部署单元,有自己的技术自治性、技术选型、弹性扩缩容、发布上下频率等,说白了就是各自维护一个业务,然后多个业务组成一个系统,多个业务之间各自管理
关系:这里的BC其实就是一个领域或一个模块或一个业务,如果两个领域相关性很高,就可以包含多个BC,或者如果一个领域访问量非常大,则需要部署在一个微服务中以提高性能

四、领域驱动设计的四重边界

根据上图所示,我们通过四重来进行架构设计
分而治之:DDD通过规划四重边界,把领域知识做了合理的固化和分层。业务有核心领域和支持域、业务域中又拆分成多个限界上下文(BC),一个BC中又根据领域知识核心与否进行分层,领域层中按照多个业务(子域)的强相关性进行聚合成一个子域。另外,搜索公众号后端架构师后台回复“架构整洁”,获取一份惊喜礼包。
【第一重边界】确定项目的愿景与目标,确定问题空间,确定核心子领域、通用子领域(多个子领域可以复用)、支撑子领域(额外功能,如数据统计、导出报表)
【第二重边界】解决方案空间里的限界上下文就是一道进程隔离层面的物理边界
【第三重边界】每个限界上下文内,使用分层架构划分为:接口层、领域层、应用层、基础设施层之间的最小隔离